亚洲精品国产原创电影在线|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久99视频精品免|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分享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讀《“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02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規劃》出臺的背景和重大意義是什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將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定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出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中醫藥工作,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藥產業質量提升、有效增強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孫春蘭副總理多次研究政策措施,部署推進重點工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中醫藥局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形成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和重要抓手。《規劃》的印發實施有利于從國家戰略層面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和體制機制,更好地解決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更利于充分調動地方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各有關部門、地方黨委政府共同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工作合力。《規劃》各項目標指標、重點任務和重大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將推動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使中醫藥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二、“十四五”中醫藥發展的目標是什么?

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政策和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振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規劃》針對中醫藥服務體系、人才、傳承創新、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文化、開放發展、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加快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中醫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中醫藥文化大力弘揚,中醫藥開放發展積極推進,中醫藥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等目標。

三、“十四五”主要發展指標設置的特點有哪些?

為更好地發揮《規劃》主要發展指標的引領和約束作用,推動各項指標有效落實,國家中醫藥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開展研究論證,認真進行目標值測算,共提出了15項主要發展指標,其中含1項約束性指標,14項預期性指標。在保留《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核心指標基礎上,充分體現新時期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突出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經測算研究,其中:為提升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出了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醫院床位數、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等指標;為服務新時期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提出了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不含中醫專科醫院)設置發熱門診的比例、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設置老年病科的比例、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的比例等指標;為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提出了公立綜合醫院中醫床位數、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的比例、二級婦幼保健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的比例等指標。

四、《規劃》明確了哪些方面的重點任務?

《規劃》統籌考慮醫療、科研、產業、教育、文化、國際合作等中醫藥發展重點領域,共提出十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出做強龍頭中醫醫院、做優骨干中醫醫院、做實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健全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4個方面具體措施。二是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提出彰顯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特色優勢、提升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發展少數民族醫藥、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優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5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三是建設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提出深化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四是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提出加強中醫藥傳承保護、加強重點領域攻關、建設高層次科技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五是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加強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道地藥材生產管理、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中藥安全監管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六是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提出促進和規范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發展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拓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市場、豐富中醫藥健康產品供給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七是推動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提出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和傳播、發展中醫藥博物館事業、做大中醫藥文化產業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八是加快中醫藥開放發展。提出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九是深化中醫藥領域改革。提出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改革完善中藥注冊管理、推進中醫藥領域綜合改革5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十是強化中醫藥發展支撐保障。提出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水平、建立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加強中醫藥法治建設、深化中醫藥軍民融合發展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五、如何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

“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和健康醫學優勢,著力推動建立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一是打造中醫藥高地。依托現有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推進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推動中醫藥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和均衡布局。二是發揮特色示范作用。啟動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建設,以名醫、名科、名藥帶動中醫醫院特色發展,發揮輻射和示范作用。三是發揮縣級醫院龍頭帶動作用。原則上每個縣辦好一所縣級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下同),提升縣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設施配置,中醫臨床科室、中藥房、煎藥室設置達到國家標準,縣級婦幼健康服務機構設置中醫婦科、中醫兒科。到2025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8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四是推進中醫館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置符合標準的中醫館,實現中醫館設置全覆蓋。五是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辦中醫。鼓勵社會力量在縣域舉辦中醫類別醫院,發展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醫院、護理院(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以中醫特色為主的醫養結合、康養結合、護養結合的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依托中醫機構舉辦互聯網中醫機構,支持名老中醫開辦診所,支持企業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保證社會辦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和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六是實施名醫堂工程。以優勢中醫機構和團隊為依托,創新政策措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分層級規劃布局建設一批名醫堂,推動名醫團隊入駐,服務廣大基層群眾。

六、如何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

一是擴大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總量。建設一批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充分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推動中醫藥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圍繞骨傷、肛腸、兒科、皮膚科、婦科、針灸、推拿及脾胃病、心腦血管病、腎病、腫瘤、周圍血管病等專科專病,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鞏固擴大優勢,帶動特色發展。二是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開展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支持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提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綜合服務能力,到2025年,1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完成服務內涵建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1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設置“中醫閣”,持續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三是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現有資源布局一批中醫康復中心,加強中醫醫院康復科建設,在其他醫院推廣中醫康復技術,提升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能力。到2025年,三級中醫醫院和二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的比例分別達到85%和70%,康復醫院全部設置傳統康復治療室,鼓勵其他提供康復服務的醫療機構普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四是在中醫醫院建設與管理中注重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在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和中醫醫院評審等工作中突出中醫內涵、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修訂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中醫醫院評審標準,常態化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引導中醫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圍繞中醫治療具有優勢的病種,推廣應用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促進中醫醫療機構因病施治、規范診療。五是加強中醫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建立健全中醫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促進中醫病案、中藥藥事管理等質控中心規范化建設。加強中藥藥事管理,落實處方專項點評制度,促進合理使用中藥。持續改進中醫護理質量,開展中醫護理門診試點,提高中醫特色護理能力。繼續推進中醫醫療機構深入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六是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以病人為核心,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和服務方式。鼓勵中醫醫院建設中醫醫療技術中心,挖掘、整理、評估、優化、創新、推廣安全有效的中醫醫療技術。七是大力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平臺建設。完善省級中醫醫院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設置,提升原縣級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能力,建成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省、縣兩級中心應具備符合規范要求的師資、設施、設備。到2025年,原則上所有縣域均應設置符合標準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八是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圍繞兒童、老年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率。推進家庭醫生簽約中醫藥服務,落實簽約團隊中醫藥人員配置,提高中醫藥簽約服務的數量與質量。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強化醫防融合,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到2025年,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75%和85%。九是切實做好基層中醫藥城鄉對口幫扶工作。繼續開展三級中醫醫院對口幫扶工作,采取駐點幫扶、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巡回醫療、專科建設、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強脫貧地區政府舉辦的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持續提高受援單位中醫藥服務能力、綜合服務能力及管理水平。

七、如何提升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一是國家中醫藥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應急響應機制,從組織管理到專家組成、技術方案等方面均有中醫藥相關人員和內容,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并發揮作用,實現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組建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專家委員會及省級中醫應急醫療專家組,在新發突發傳染病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提供中醫救治指導。二是按照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總體要求,依托高水平中醫醫院,布局建設覆蓋全國所有省份的35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基地組建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提升中醫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發揮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三是指導中醫醫療機構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進一步加強院感防控,規范核酸檢測,毫不放松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肺病科、重癥醫學科以及符合生物安全二級以上標準的臨床檢驗實驗室等建設,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中醫醫院傳染病防控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八、如何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

一是建立機制,創造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快推進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推進婦幼健康領域中醫藥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研究制定符合中西醫結合醫院特點和規律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指南。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綜合醫院醫院評審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三級綜合醫院全部設置中醫臨床科室,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加強中西醫協作和協同攻關。開展中西醫結合學科(專科)建設,促進中西醫聯合診療模式改革創新。二是開展協作,深化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結合健康中國行動,擴大并深化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聚焦癌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癡呆和抗生素耐藥問題等,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等中西醫聯合攻關。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標,加強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臺建設,建立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遴選形成優勢病種目錄。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10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三是建設高地,打造一批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依托“十四五”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在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以及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遴選一批高水平醫院,完善中西醫結合硬件支撐條件,實現中醫和西醫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打造一批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使之成為全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中西醫結合人才隊伍培養中心、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推廣中心。同時,開展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全面提升專科重點疾病質量和關鍵技術,輻射帶動區域整體中西醫結合水平。

九、如何發展少數民族醫藥?

一是加大對少數民族醫藥政策支持。加快中醫藥法和《意見》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貫徹落實。在相關法律法規修訂中,充分考慮少數民族醫藥特點和發展規律。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藥品種按規定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將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醫診療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鼓勵民族地區提供和使用適宜的少數民族醫藥服務,完善少數民族醫醫療服務價格管理。二是支持少數民族醫醫院基礎建設。實施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逐步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在“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加大對少數民族醫醫院建設支持力度,實施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少數民族綜合服務區“硬件”建設,提升診療服務等“軟件”能力。三是加強少數民族醫藥人才培養。逐步完善少數民族醫藥從業人員管理制度,改革少數民族醫醫師資格準入及執業管理制度,探索實行分類管理。加強少數民族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繼承,培養一批領軍人才、技術骨干。繼續加強少數民族醫藥重點學科建設,推進少數民族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繼續實施好少數民族專業醫師資格考試。組織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鼓勵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考核取得醫師資格。四是加強少數民族醫藥科技傳承創新。加強少數民族醫重點專科建設和少數民族醫醫院制劑能力建設。推動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學術傳承項目和傳承人遴選工作,并為傳承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部分少數民族醫醫院開展以雙語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能力建設。開展少數民族醫醫藥名詞術語、病證分類與代碼等基礎標準,臨床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療效評價等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研究制定。

十、如何建設高素質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

“十四五”時期,以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和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為抓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加快建設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

一是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國家中醫藥局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落實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相關措施。推動中醫藥院校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經典教學,突出中醫藥人才培養特色,健全完善中醫藥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是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將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作為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時期,評選表彰130名左右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培育250名左右岐黃學者、1200名左右中醫藥優秀人才和一批中醫藥骨干人才,支持建設一批中醫藥創新團隊。同時,建設一批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傳承工作室等重大人才培養平臺,為中醫藥人才成長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訂單定向方式繼續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培養一批本科學歷中醫醫生,持續開展中醫全科醫生培訓和基層醫藥衛生人員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建立覆蓋所有二級縣級中醫醫療機構的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為基層人才跟師學習提供途徑,切實提升基層中醫藥人才數量和質量。

四是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構建體現中醫藥特色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指導各地貫徹落實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合理設置評價指標,將掌握運用中醫藥經典理論、中醫藥臨床和實踐能力、醫德醫風等作為中醫藥人才主要評價標準。建立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周期性評選表彰機制,引導各地建立不同層級的表彰獎勵機制,選樹一批行業模范典型。

十一、如何加強中醫藥傳承保護?

傳承保護中醫學術,弘揚中醫藥文化,對助力健康中國意義重大。中醫藥古籍是中醫學術傳承數千年的重要知識載體,是中醫藥學繼承、發展、創新的源頭、底氣和信心。

一是組織實施好《中華醫藏》編纂出版項目,推進中醫藥古籍文獻調查、保護和研究工作。二是實施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承專項,開展面向臨床的中醫優勢病種古籍文獻挖掘出版,以及中醫藥特色技術篩選評價和傳承應用。三是推動建設國家中醫藥古籍和傳統知識數字圖書館,加快全國中醫古籍數字化,推進有關古籍數字資源的保護、整合、共享。四是推動出臺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保護名錄和保護制度。五是加強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等的活態傳承,推進中醫藥學術傳承工作試點,支持中醫學術流派發展。

十二、如何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

加快建設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健康中國、提升科技對人民群眾健康保障能力與事業產業發展驅動作用的重要舉措。國家中醫藥局與科技部共同制定發布了《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十四五”時期將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整合優化中醫藥科技資源,構建“國家—行業—地方”三級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

一是大力推進中醫藥創新基地建設。在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中,支持在中醫理論、中藥資源、現代中藥創新、中醫藥療效評價等重要領域方向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圍繞重大慢病、中醫優勢病種和針灸等特色療法,建設一批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其協同創新網絡。圍繞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突破,在中醫藥標準化、中醫藥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中藥質量控制、中藥新藥研發、中醫智慧診療等方向建設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圍繞中藥現代化重大共性技術突破、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在中醫藥領域培育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依托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科研院所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優化整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三級實驗室,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形成相關領域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鏈,為培育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重大平臺儲備力量。二是加強重點領域攻關。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中加大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深化中醫原創理論、中藥作用機理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診療規律與臨床研究。加強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加強多學科交叉,推進中醫藥理論創新。加強開展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經驗方、有效成分或組分等的中藥新藥研發。支持兒童用中成藥創新研發。推動設立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項目。三是加強科技人才建設。加強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與引進,健全科技人才激勵與評價機制,鼓勵中醫藥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四是促進研究成果轉化。建設一批中醫藥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支持中醫醫院與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加強協作、共享資源。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尊重中醫藥科研規律,在成果轉化收益、團隊組建等方面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促進優秀研究成果轉化應用。

十三、如何提升中藥質量控制水平?

提升中藥質量控制水平對于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多樣化健康需求,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加強部門協同工作推進。充分發揮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強化政策協同,推動相關部門履行好中藥管理職能,為中藥質量提升和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頂層設計。二是加強中藥全過程質量管理。針對中藥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全面提升種植、采收、加工、生產、包裝、檢測、運輸、貯藏等環節質量控制水平,逐步構建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加強源頭管理,注重藥材道地性,引導資源要素向道地產區匯集,促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三是強化中藥質量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中藥飲片、中成藥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中成藥監測、預警、應急、召回、撤市、淘汰的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鼓勵中藥生產經營者構建從中藥材原料種植到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銷售全過程標準化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推動生產各環節有效銜接,無縫監管。

十四、如何改革完善中藥注冊管理?

改革完善中藥注冊管理,在保持中藥傳統優勢的基礎上與現代藥品研發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大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中藥創新研制力度,可以激發創新要素向傳統中醫藥領域聚集,為中藥產業優化結構、轉換動能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改革調整中藥注冊分類。尊重中醫藥特點,遵循中藥研制規律,將“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藥品基本要求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特點有機結合,發揮中醫藥科技原創優勢。同時根據中藥注冊產品特性、創新程度和研制實踐情況,豐富劃分注冊類別的依據,開辟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注冊申報路徑。二是構建“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充分利用數據科學等現代技術手段,建立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臨床試驗相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加強中藥監管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推動中藥監管與時俱進,切實保障中藥安全、質量和療效。三是促進古代經典名方向中藥新藥轉化。加快組織研究、制定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持續推進《古代經典名方目錄》制訂工作,建立與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特點相適應的審評模式,成立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專家審評委員會,實施簡化審批。

十五、如何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中藥材種質源頭管理。推廣優良品種,從根本上穩定和提高中藥材質量,促進中藥材種業健康快速發展。推動提升中藥材種植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將道地藥材作為發展重點,開展中藥材林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等生態種植,構建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技術體系。二是健全中藥標準體系。強化中藥標準管理,進一步完善國家藥品標準形成機制,不斷優化以《中國藥典》為核心的國家藥品標準體系。建立和完善以臨床為導向、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質量標準、技術規范和評價體系,加快在全國范圍內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的推廣與建設,促進中藥臨床療效提升。三是完善支持激勵配套政策。積極溝通協調各相關部門,從制度建設、政策制定、資金投入等多個方面協同推進,為中藥材、中藥工業、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

十六、應對人口老齡化,如何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一是加強醫療機構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鼓勵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置老年病科,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支持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共建、組建醫療養老聯合體。加強康復、護理、療養、安寧療護等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建設。二是推進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向農村、社區、家庭下沉,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醫院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服務,鼓勵中醫醫師加入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繼續做好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三是支持養老機構開展中醫特色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鼓勵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四是在全國醫養結合示范項目中培育一批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結合示范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提高醫養結合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十七、如何進一步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局會同原國家旅游局公布了15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和72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與國家林草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公布了96家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并通過支持舉辦北京國際健康旅游博覽會、國際健康旅游行業培訓會等,提升行業開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業務能力。“十四五”時期,一是將通過加強中醫藥健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各級中醫藥與旅游主管部門的工作機制、建立中醫藥健康旅游行業標準和規范、引導地方和社會資本投向中醫藥健康旅游領域等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二是將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醫藥資源和森林資源融合發展。堅持康養主導,融合發展,倡導中醫治未病理念,與衛生健康、養老、體育和教育等服務融合發展,共建共享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遵循自然資源稟賦、中醫中藥、地域文化等區域特色,根據自身森林資源、景觀資源、醫藥資源、人文資源等優勢發展特色森林康養服務;堅持依法合規,規范發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服務體系和安全標準,強化從業人員素質教育,規范開展各項森林康養服務活動。

十八、如何推動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

推動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十三五”時期,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成效顯著,中醫藥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化精品不斷涌現,中醫藥進一步融入群眾生產生活,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普及率達94.16%,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20.69%。

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之一。“十四五”時期,重點以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為統攬,聚焦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推動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傳播、弘揚中醫藥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和時代闡釋,加強中醫藥文化精神標識研究,推動中醫經典普及化,增進全行業、全社會對中醫藥核心理念的共識。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通過舉辦一批群眾性活動,打造一批傳播平臺,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等,讓科學的中醫藥科普知識更廣泛地觸達群眾,讓中醫藥文化更深度地融入群眾生產生活。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打造宣傳展示中醫藥文化內涵及發展歷程的重要窗口。進一步促進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支持中醫藥題材文藝創作,豐富中醫藥文化精品和優質服務供給。

十九、如何發展中醫藥博物館事業?

發展中醫藥博物館事業是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推動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路徑。“十四五”時期,將以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為抓手,帶動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構建覆蓋全國的立體化、全方位中醫藥博物館服務體系,推進重點中醫藥博物館建設、中醫藥文化園建設、中醫藥博物館能力提升建設。培育10-15家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國家一級、二級中醫藥博物館,探索建立行業博物館聯合認證、共建共管機制,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平臺,開展博物館相關的政策研究與實施,加快推進藏品數字化,推進藏品檔案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建立“博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探索申報支持中醫藥博物館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優勢和作用,通過聯合辦展、互換借展、多地巡展等方式,共享中醫藥文化與發展成果。加強中醫藥博物館人才培養,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功底扎實、與國際接軌的中醫藥博物館專業人才隊伍。

二十、如何加快中醫藥開放發展?

近年來,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深入,中醫藥融入國際醫學體系的步伐逐漸加快,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醫藥國際深度合作基礎已經形成。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總結國內疫情防控救治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中醫藥參與全球疫情防控,分享防控經驗,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但由于中醫和西醫在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上存在本質差別,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和發展在文化、技術、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障礙和壁壘。為此,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貫徹落實《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不斷拓展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全面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開放發展。

二是實施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以中醫藥海外中心和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建設為抓手,擴大中醫藥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推廣與應用,加強標準引領,加強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與交流互鑒,開展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三是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通過政府間多、雙邊交流與合作,從傳統醫學政策法規、人員資質、產品注冊、市場監管等方面著手,不斷改善中醫藥海外發展的政策環境,鼓勵社會力量采用市場化方式建設友好中醫醫院和中醫藥產業園等。加強與港澳臺地區中醫藥交流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

四是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高質量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做大做強,支持中醫藥企業開拓國際重點市場,支持中藥類產品開展海外注冊,組織好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大型交易會中醫藥相關活動。

五是積極推進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國際合作,加強相關專家團隊和平臺機制建設,充分發揮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下的傳統醫藥高級別論壇機制作用,加強交流互鑒,為有需求的國家提供支持,持續推進在非洲和大洋洲等相關國家實施青蒿素控制瘧疾項目,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二十一、如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

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四個建立健全”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破解中醫藥發展難題,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是健全中醫醫院評審評價體系。在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和中醫醫院評審等工作中突出中醫內涵、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制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中醫醫院評審標準,常態化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導各地中醫醫院評審工作,引導中醫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

二是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改革完善中醫藥職稱評聘制度,注重業務能力和工作實績,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將中醫藥學才能、醫德醫風作為中醫藥人才主要評價標準,將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中醫醫師的主要評價內容。國家中醫藥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導各地貫徹落實《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注重體現中醫藥特色規律。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院士增選等工作中加大對中醫藥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中醫藥行業表彰長效機制,周期性開展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

三是建立適合中醫藥特點的審評體系、指標體系和方法學體系。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疾病譜的改變和健康維護模式的更新,以及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沖擊,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社會對中醫藥創新發展尤其是中醫藥評價體系的期望更加迫切。“十四五”時期,對中醫藥科技活動的評價將充分考慮和突出中醫藥特色,體現出與西醫的專業差異,為中醫藥創造和提供獨立的、適宜的評價環境,在此基礎上運用適宜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不斷促進中醫藥學的持續發展。重點布局評價方法學研究,建立適合中醫藥特點的審評體系和指標體系及相應的方法學體系,以充分體現中醫特色優勢、充分利用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相關成果為前提,在緩解中醫癥狀和體征、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能夠體現和反映中醫優勢的療效評價指標基礎上,借鑒現代醫學療效評價指標,綜合評價中醫藥技術服務的療效。

二十二、如何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

“十四五”時期,將統籌推進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動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發揮好醫保調節醫療服務行為、引導醫療資源配置的杠桿作用,促進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一是充分考慮中醫醫療服務特點,建立以臨床價值和技術勞務價值為主要依據的中醫醫療服務衛生技術評估體系,優化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政策。二是落實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調價范圍,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緩解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性矛盾。三是改善市場競爭環境,引導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中藥飲片市場價格機制。四是支持將療效和成本有優勢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綜合考慮有效性、經濟性等因素,合理確定目錄甲乙類。醫療機構炮制使用的中藥飲片、中藥制劑實行自主定價,符合條件的按程序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五是遴選發布更多的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按病種付費范疇,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一般中醫診療項目可繼續按項目付費。對部分慢性病病種等實行按人頭付費、完善相關技術規范等方式,鼓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等。六是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相銜接,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中醫治未病等中醫藥特色健康保險產品,建立保險公司與中醫藥機構的信息對接機制,支持中醫藥服務提供和使用。七是開展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特色試點,鼓勵推動更多地方政府和醫保部門先行先試,制定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性文件。

二十三、如何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

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意見》提出“圍繞以較低費用取得較大健康收益目標,規劃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鼓勵在服務模式、產業發展、質量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部署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

“十四五”時期,將構建國家統籌、地方先行的改革工作模式,強化頂層設計,鼓勵地方首創,通過一段時間努力,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打造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提升中醫藥治理水平提供生動實踐和改革探索。2021年底,國家中醫藥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等部門已組織遴選了首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相關建設工作已啟動。

二十四、如何建設國家中醫藥局綜合改革試驗區?

國家中醫藥局自2009年以來先后批準設立了15個中醫藥局綜合改革試驗區,旨在圍繞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一定區域內開展試點,探索中醫藥工作新模式新路徑,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激發中醫藥“五種資源”活力與潛力,為全面推進中醫藥深化改革提供借鑒和示范。

“十四五”時期,國家中醫藥局將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作為推進中醫藥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強統籌規劃和指導,制定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試驗區建設工作任務,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聯系制度,每個試驗區都有一位局領導和一個部門負責具體領導和指導。2018年印發了《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對試驗區建設工作機制和相關制度進行細化、具體化。多次召開試驗區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活動,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經驗相互借鑒和全國推廣。通過開展第三方評估、編印中醫藥改革情況交流內刊等,推動試驗區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二十五、如何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和綜合統計工作?

為加強監測統計工作,經中央編辦批復同意,國家中醫藥局設立了監測統計中心,主要職責為承擔擬訂和實施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開展中醫藥統計與調查工作,協助開展中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與技術支持工作等。通過加強職能配置,“十四五”時期,一是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水平。落實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要求,推進中醫醫院及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規范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區域醫療信息安全共享。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數據應用服務的安全防護,增強自主可控技術應用。開展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和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通過以上舉措,加快提升中醫藥治理水平,有力支撐中醫藥事業發展。二是建立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在“十三五”基礎上,逐步完善統計直報體系,并建立與衛生健康統計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綜合統計人才隊伍建設,構建統一規范的國家中醫藥數據標準和資源目錄體系,建設國家、省級中醫藥綜合統計信息平臺,定期發布中醫藥相關統計數據,穩步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

二十六、如何開展中醫藥法治化建設?

“十三五”時期,中醫藥法治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醫藥法施行,《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制度相繼出臺并穩步推進,地方中醫藥法規制修訂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醫藥法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充分肯定實施成效,提出進一步貫徹落實的意見建議。中醫藥監督行政執法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中醫藥監督管理和執法制度日益完善,工作內容和流程不斷規范,假借中醫藥旗號進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十四五”時期,將以全面貫徹落實中醫藥法和《意見》為主線,一是按照中醫藥法執法檢查報告要求,深入推動中醫藥法貫徹實施,加快推進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立法進程,加強對地方中醫藥法規制修訂工作的指導。二是積極參與傳染病防治法、藥師法、醫療保障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研究提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制度設計并推動采納,加大普法力度,為“十四五”時期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三是加強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健全中醫藥監督長效機制,推動衛生健康綜合監督行政執法機構強化中醫藥監督職能,充實配備中醫藥監督執法人員。四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加強中醫藥監督管理人員中醫藥監督知識與能力培訓,講解中醫藥知識、中醫藥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不斷提高中醫藥監督執法人員能力和水平。五是將中醫藥發展納入醫療衛生綜合監管督察工作中,不斷完善中醫藥監督執法治理體系,推進中醫藥治理水平提升,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十七、如何開展中醫藥標準化建設?

近年來,中醫藥標準化快速發展,中醫藥標準化體系逐步建立,目前已發布中醫藥國家標準72項、行業標準9項(406個病種、團體標準1919項,ISO/TC249中方主導發布標準54項。修訂完成《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等4項標準,并與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針灸、中藥材種子(種苗)等6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序開展相關領域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和技術審查等工作。中醫藥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中醫藥標準化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十四五”時期,將持續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制度建設,完善中醫藥標準體系,提升中醫藥標準質量。一是重點加強中醫醫院設置和建設標準、道地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中藥飲片標準體系、療效評價方法和技術標準、中醫中藥國際標準等制修訂工作。二是規范、引導和監督中醫藥團體標準。三是強化中醫藥標準推廣應用和評價。

二十八、如何保障《規劃》組織實施?

一是充分認識《規劃》實施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的重要意義,強化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統籌職能,加強各相關部門工作協調,及時研究重大問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中醫藥多元化投入機制,推動各級政府積極支持中醫藥發展,落實對公立中醫醫院的辦醫主體責任,引導社會投入,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領域項目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強化規劃編制實施的制度保障,建立監測評估機制,監測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大改革舉措的執行情況。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做好政策解讀和培訓,及時總結提煉地方好的做法和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原文


(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尼玛县| 绥芬河市| 南充市| 武冈市| 连南| 呼玛县| 康乐县| 灵山县| 永年县| 页游| 垣曲县| 尖扎县| 仲巴县| 平阴县| 信阳市| 云浮市| 德庆县| 桐梓县| 吉木乃县| 清徐县| 额济纳旗| 丹江口市| 邵东县| 通山县| 华安县| 工布江达县| 谢通门县| 融水| 房山区| 揭阳市| 祁东县| 和硕县| 定结县| 湖北省| 宿迁市| 方城县| 桑植县| 治县。| 朝阳市|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