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中藥茶飲”,火了中醫利了民
三伏天里,酷暑難耐,“烏梅荷葉飲”在成都火了起來。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互聯網醫院銷售多種中藥茶飲,這是其中一種應時當令的產品。
上個月,這家醫院的茶飲銷售旺盛,單日最高銷量接近5000單。其中,年輕買家幾乎占到9成。排在銷量榜前三名的產品分別是:烏梅荷葉飲、楂荷消脂茶、除濕固發飲。因為訂單的快速增加,部分產品配貨出現延遲,醫院還公開請求消費者能夠理解。
烏梅藥食同源,不僅能生津止渴、解暑除煩,還能綜合調節身體機能,歷來為中醫行業所重視。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弘揚中醫文化、滿足群眾需求,適時推出這款“夏日神茶”,很快就火爆了消費市場。
“我們根據群眾反映,在專家指導下不斷研發改進,這個茶飲已經發展到了‘9.0版本’。”醫院中藥劑科主任中藥師高景莘介紹,茶飲剛推出時藥味有點重,后來根據消費者的意見改善了口感,就更受歡迎了。
在中藥房門口,堆積著大量的快遞紙箱,一些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辛勤忙碌著。每個箱子上,都貼著一條綠色的膠帶作為標記,時刻提醒著這些藥材及飲品的重要性。“這是臨時的標記,下一步要貼專門設計的標記。我們看到這樣的標記就會格外留神,更加細致地分揀和寄送。”一位正在工作的物流人員表示。
“今天人還少點,可以進屋涼快一下。這里經常人多得擠不進來。”一位中藥房的工作人員,一邊熟練地做著寄送茶飲的工作,一邊講述著這里日常的盛況。她透露,現在買茶飲的人很多,其中又以年輕人居多,而且是晚上下單的比較多。
“茶飲三多”現象,讓中醫們很開心。他們說現在中醫不但受到群眾重視,更可喜的是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這樣,傳承祖國的中醫文化瑰寶就更有希望了。
關心群眾利益,重視產品安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一直在用心去做。為了研究出最好的處方,醫院里的領導、專家、普通醫護,都紛紛成了“試飲員”。“味道和功效,喝了才知道。”他們說。飲品處方每次改動,都要醫院內部人員“先喝為敬”。大家覺得,自己嘗過喝過,確實好的產品才會給消費者喝。醫家先試、群眾再嘗,這是醫者該有的仁心,這是大醫當備的精誠。“神農嘗百草”的中醫品格,就這樣潛移默化地不斷傳承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的詩句,一樣可以用在中醫里。
大醫治未病,這是中醫學的重要理念。醫院把小小茶飲寄到千家萬戶,從根本上幫助群眾防病保健,這是幫助千家萬戶“治未病”。減少患者數量,減輕醫院繁忙,維護群眾健康,整個社會可以更加陽光向上。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職工們,本著這樣的初心,懷揣這樣的夢想,把大大的情懷寫在了小小的茶飲包上。
說到茶飲銷售的火爆,就要說到互聯網醫院。原來從疫情期間開始,這家醫院就把線下的門診功能,搬到了網上。后來發現,這個做法深受群眾歡迎,就不斷地充實和改善網絡門診的功能,逐漸形成了現在的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院+中藥茶飲”銷售火爆,處方研制是關鍵。小小茶飲的背后,是一批中醫名家的傾情奉獻。醫院主任中醫師王曉東,是首屆四川省名中醫之一,他對中藥茶飲傾注了很大的心血。
傳統中藥湯劑不便于煎煮、攜帶,口感也不舒適。因此,醫院邀請名中醫,根據節氣及病癥制定了口感較好的中藥代茶飲處方,讓患者可以更方便地沖泡服用。王曉東參與改進工作時,調整了部分產品的藥味,選擇了具有固表作用、不經過煎煮也能起效的品種。針對肺脾兩虛證、肺脾氣虛證患者,他擬定了“冬季呼吸預防”茶飲方,幫助群眾更好地預防感冒。
研制茶飲處方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以各種方式詮釋著中醫藥的神奇力量。從他的父親開始,王家祖孫三代傳承中醫,以中醫世家傳承著中醫文化,讓中醫藥瑰寶發光閃亮。“中醫藥行之有效,值得我們去傳承、挖掘并弘揚。我和我兒子都選擇了中醫這條道路,為病患服務,讓中醫之道薪火相傳。”王曉東表示。
“我們主要有兩類茶飲,一種節氣性的,比如適合暑濕氣候的‘烏梅荷葉飲’。還有一種是功能性的,比如針對脫發的‘養血生發飲’。”醫院中醫藥推進辦公室負責人秦悅思介紹。
“去年烏梅放多了,飲品有些酸澀。今年改進了,口感更好了,這也是它火的一個原因吧。”醫院主治醫師鄭珍珍,對中藥茶飲爆火現象進行了分析。“就以‘烏梅荷葉飲’為例吧,它真實體現了中醫‘簡、便、廉、驗’的四大特點。配方也簡單,攜帶也方便,沖服也方便,還便宜,還有效。”鄭珍珍介紹,一副中藥茶飲才幾塊錢,很便宜;很多人買了又復購,證明效果很好。
中醫追求“上工治未病”,極其重視對身體的調護保養,主張不能只在發病時才“渴而掘井”,而應該早防早治、辯證施治。中醫茶飲能在這個夏天流行,是古老的中醫國寶結合現代互聯網科技高質量發展的結果。這個現象的背后,是醫院的主動服務、功能前伸,也是中醫的與時俱進、科技創新。通過互聯網醫院途徑,通過中藥茶飲方式,傳統醫院化身千萬醫院深入群眾,把服務做進千萬家、把疾病治愈在萌芽。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