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統評價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張競文1,2,陳 頔1,趙紫楠1,宋茵茵1,2,金鵬飛1△
(1. 北京醫院藥學部·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老年醫學研究院·北京市藥物臨床風險與個體化應用評價重點實驗室<北京醫院>;2.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
*基金項目:國家藥典委員會藥品標準制修訂研究課題[CHP-LC-2019001];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全程管理項目 —— 啟航基金
摘要
目的:系統評價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采用計算機系統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數據庫,以及中國知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關于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文獻。檢索時限為自建庫起至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并提取資料,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1.0版中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評估納入研究的質量,采用Rev Man5.3軟件繪制風險偏倚圖和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20項研究,包括1629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藥物相比,依達拉奉可以提高患者的總有效率[OR=3.75,95%CI(2.49,5.64),P<0.000 01],改善神經功能缺損[MD=-4.18,95%CI(-5.61,2.75),P<0.000 01],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MD=12.24,95%CI(8.91,15.57),P<0.05],改善血清學指標白細胞介素6水平[MD=-1.05,95%CI(-1.63,0.48),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OR=1.53,95%CI(0.97,2.42),P>0.05]。結論: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均較好,但受納入研究數量和質量限制,仍需大樣本、高質量、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驗證。
關鍵詞:依達拉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系統評價;有效性;安全性
Key words:edaravone;acute ischemic stroke;diabetes mellitus;systematic review;efficacy;safety
中圖分類號:R969.4;R972 文獻標志碼:A
卒中以高突發性、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和高復發率為主要特征,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根據全球疾病負擔工作組統計,卒中是導致全球傷殘調整壽命年的第二大常見病因。我國卒中發生的終生風險高達39.3%,遠超世界平均水平。60%~7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存在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我國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達45.8%。有研究顯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數與卒中復發、全因死亡率和神經系統功能惡化的風險成正相關。中國腦卒中住院患者合并糖代謝異常及其預后的前瞻性研究(ACROSS-China)結果顯示,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1年內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依達拉奉是一種非特異性抗氧化劑,分子量低,具有脂溶性,可跨越血腦屏障,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抑制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對細胞凋亡、壞死、水腫和炎性細胞因子具有保護作用。于2001年在日本上市,目前已成為日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標準治療藥物。研究發現,依達拉奉可通過抑制糖尿病模型動物的胰島炎癥,增加細胞增殖及減少細胞凋亡,從而減輕高血糖誘導的人真皮微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還可通過減少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模型大鼠腦梗死和腦水腫的體積、抑制內質網應激等方式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缺陷。本研究中采用Meta分析法對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的研究進行系統評價,為臨床治療提供循證證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研究類型:RCT;中文或英文。
研究對象:符合研究當年最新版《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診斷標準或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存在梗死灶,臨床診斷為急性腦梗死;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腦卒中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WHO制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確診為2型糖尿病;性別、年齡不限,發病時間不限。
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不含依達拉奉的其他給藥方案,包括安慰劑或另一種神經保護劑。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不限廠家、用法用量。若使用了其他藥物,兩組患者的用藥應相同。
結局指標:a.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評估總有效率,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人數×100%;b.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程度;c.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分;d.血清中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e.安全性結局指標為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1.2 排除標準
重復數據;數據不完整或無法獲得全文;文章質量低,描述模糊,前后矛盾;結局指標不符,采用其他評分標準或評分量表;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了除依達拉奉的其他藥物。
1.2 檢索策略
采用計算機系統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數據庫,以及中國知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檢索時限為自建庫起至2020年12月,手工檢索相關系統綜述、Meta分析中納入的研究。中文檢索主題詞為“依達拉奉”“腦卒中”“腦梗死”“腦梗塞”“中風”“糖尿病”,英文檢索詞為“edaravone”“cerebralinfarction”“stroke”“cerebralthrombosis”“DiabetesMellitus”“T2DM”。
1.3 文獻篩選與信息提取
由2名研究者獨立閱讀題目和摘要進行初篩,排除明顯與本研究無關的文獻。閱讀全文,根據納排標準篩選文獻,確定納入的研究后,采用統一的數據提取表對研究的基本資料進行提取。如存在分歧則需通過討論或必要時參考第3名研究者的意見決定。提取內容包括作者、發表年份、研究對象例數、年齡、性別、干預措施、對照措施、療程、發病時間、結局指標等。
1.4 納入研究質量評價
由2名研究者獨立評價質量,必要時通過討論或參考第3名研究者的意見決定。研究的質量評價標準參考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1.0版中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評價指標:隨機序列的產生是否隨機;是否隱藏了分配方案;實施者與患者是否采用盲法;結局評估中是否采用盲法;數據是否完整,是否成比例失訪;是否有選擇性報道偏倚;其他偏倚。采用Rev Man5.3軟件繪制風險偏倚圖。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Rev Man 5.3統計學軟件分析。采用I2檢驗進行異質性評價,檢驗水準為α=0.1。若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1,I2<50%),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若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1,I2>50%),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區間(95%CI)表示;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化均數差(SMD)表示,各效應量均提供95%CI。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必要時,可根據臨床異質性來源做亞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對于納入研究在10篇以上的分組,繪制倒漏斗圖分析發表偏倚。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檢索獲得文獻918篇,根據納排標準最終共納入20篇文獻,其中19篇為中文文獻,1篇為英文文獻。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共納入1629例患者,依達拉奉治療時間除1篇未提及外,其余均為14d。對照組給藥方案分為:①常規治療(桂哌齊特針、奧扎格雷納針、脫水劑、腦細胞保護劑);②丹參川芎嗪注射液400mg/d、丁苯酞注射液每12h100mL;③血塞通注射液400mg,每日1次;④為奧扎格雷鈉80mg,每日2次;⑤α-硫辛酸注射液600mg,每日1次;⑥銀杏達莫25mL,每日1次。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每次30mg,每日1次或2次。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
2.3 質量評價
20項研究中,僅10項使用了隨機數字表法,其余研究僅標有“隨機”字樣;分配隱藏僅見于1項研究中;只有2項研究使用了盲法;18項研究的結局指標數據完整且可提取;所有研究均無選擇性報告。偏倚風險分析見圖2。
2.4 Meta分析結果
總有效率:有11項研究報道了總有效率。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無異質性(P=0.85,I2=0),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OR=3.75,95%CI(2.49,5.64),P<0.000 01]。詳見圖3。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有12項研究報道了NIHSS評分。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異質性(P<0.000 01,I2=99%),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NIHSS評分變化顯著大于對照組[MD=-4.18,95%CI(-5.61,-2.75),P<0.000 01]。詳見圖4。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有14項研究報道了ADL評分,其中試驗組518例,對照組513例。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有異質性(P<0.1,I2=94%),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見表2。
血清學指標:有2項研究分析了sICAM-1和IL-6水平,試驗組和對照組均納入65例。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不存在異質性(sICAM-1:P=0.92,I2=0;IL-6:P=0.861,I2=0),故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見表2。
安全性:有10項研究提及不良反應,其中1項研究明確表明試驗組無不良反應發生,9項研究明確說明了試驗組和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例數。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各400例,其中試驗組發生不良反應51例,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35例。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無異質性(P=0.84,I2=0),故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見表2。
2.5 發表偏倚
對臨床總有效率指標繪制倒漏斗圖,觀察其對稱性。結果漏斗圖不對稱,提示納入該組的研究可能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5。
2.6 異質性分析
本研究中,NIHSS評分和ADL評分的研究間異質性較高(I2>50%)。由于納入了不同給藥方案的原始研究,推測合并用藥可能是導致本研究異質性過高的原因。根據對照組基礎治療方案進行亞組分析,結果見圖6至圖7。各亞組內仍存在一定異質性,說明基礎治療方案的不同并非本研究的異質性來源。各亞組分析結果提示,依達拉奉可以改善患者的NIHSS和ADL評分,但均無明顯差異,提示是否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銀杏內酯注射液等對結果無顯著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以進一步尋找異質性來源,評價異質性研究對結果的影響。逐一剔除各項研究后,異質性未明顯降低,同時未發現結果逆轉,說明結果可靠。
3 討論
對于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目前并無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推薦與建議的系統評價,本研究中重點探討了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可為依達拉奉在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BARTHELS等研究發現,腦卒中患者白細胞介素1α(IL-1α)、黏附分子sICAM-1和趨化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等表達水平的改變,破壞血腦屏障導致血管源性水腫、促進中性粒細胞黏附血管內皮,并浸潤到損傷部位,增加腦梗死面積,抑制腦卒中恢復。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sICAM-1等促炎細胞因子水平明顯更高。依達拉奉屬強效氧自由基清除劑,在減輕中性粒細胞浸潤和細胞膜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的同時,還可直接抑制脂質自由基生成。因此,依達拉奉可通過抑制早期轉錄因子調控,參與早期免疫反應和炎性反應各階段因子的表達,以達到調節促炎細胞因子表達的目的,從而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病情。
本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NIHSS評分、ADL評分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提示依達拉奉能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了血液循環,且安全性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的20項研究中,共12項研究報道了NIHSS評分,14項研究報道了ADL評分,各項研究中患者初始NIHSS評分及ADL評分相差較大,可能導致其異質性過大。進一步分析發現,異質性來源于趙春節、郭均濤等的研究,試驗組依達拉奉注射液劑用法用量為每次30mg,每日1次;而其他研究中試驗組為每次30mg,每日2次。同時,各項研究中所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廠家不同,也可能導致異質性過大。
對于依達拉奉在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使用,既往并無相關循證證據,本研究中首次對依達拉奉在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進行了系統評價。同時,排除了使用不同總有效率評判標準和使用其他量表評價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結果的可靠性。另外,由于臨床腦卒中患者大多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故本研究中比較了單用依達拉奉和聯合用藥的療效,為臨床用藥提供了參考。本研究中NIHSS評分和ADL評分的研究間異質性較高,但對其進行亞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發現結果無明顯差異,表明結果穩定。
本研究的局限性:1)所納入研究僅1篇為英文文獻,其余19篇均為中文文獻,20項研究的研究人群均為中國人,具有一定局限性。2)納入文獻質量不高,僅10項使用了隨機數字表法,其余研究僅標有“隨機”字樣,僅有2項使用了盲法。3)存在一定異質性,但亞組分析與敏感性分析結果均穩定。4)納入文獻樣本量較小,且多為單中心研究。還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樣本和高質量的臨床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對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均較好,能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血液循環,且安全性較高。但納入研究的質量較低,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大樣本的RCT予以證實。
參考文獻:略。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張競文,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醫院藥學。
△通信作者:金鵬飛,男,博士,主任藥師,研究方向為醫院藥學和藥物分析。
該文完整發布于《中國藥業》雜志2022年2月5日出版的第31卷第3期第108~114頁。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查看當期雜志內容↓↓↓